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教师管理教师培训

    六安皋城中学新入职教师培训方案(草案)

    浏览次数:3   发布时间:2025-09-03

    一、指导思想

         秉承我校全员发展、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促进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夯实教学基本功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引导新入职教师快速完成角色转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提升其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整体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机构组成

    为确保培训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特成立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张克玉  熊海平

    副组长:张本春  晏士辉

    职责:1.全面统筹规划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

    2. 审定培训方案和年度计划;

    3. 协调校内外培训资源;

    4. 监督培训过程,评估培训效果;

    5. 保障培训经费投入;

    (二)执行小组

       组长: 王爱存

       组员: 孙守超  张继川  各教研组长

       职责:1.具体制定培训方案和日程安排;

    2. 组织实施各项培训活动;

    3. 聘请校内外专家及指导教师;

    4. 负责新入职教师在培训活动过程中的管理、考勤和过程性评价;

    5. 收集整理培训资料、进行培训总结与反馈;

    三、培训对象

    年新入职教师,包括招考教师、选调教师;

    四、培训周期

       以两年为一个培训周期;

    五、培训形式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指导与自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培训形式,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1. 集中培训:每学期开展4次集中培训;

    2. 青蓝结对活动: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浸润式指导,包括听课、教案审阅、作业批改检查、教学复盘等;

    3. 调研指导课:每学期集中开展一次课堂调研活动,包括听课、备课笔记审阅、作业批改情况检查等。

    4. 教学技能比赛:每年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

    六、附件

    附件一:集中培训方案

    附件二:青蓝结对活动方案

    附件三:调研指导课开展方案

    附件四: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附件1:  

    六安皋城中学新入职教师“集中培训”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系统化、模块化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提升课堂管理、家校沟通与教育科研能力,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单位

    教研室、各教研组

    三、活动频次

    1. 集中培训两次(期中、期末前各一次)

    (1)活动时间:周六上午

    (2)活动地点:六安皋城中学光明路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3)落实人:王爱存、张继川

    2.分学科集中培训两次(期中、期末前各一次)

    (1)活动时间:各学科主备课时间

    (2)活动地点:教研室统一安排

    (3)落实人:张继川、各教研组长

    四、组织形式

    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师示范、观课议课等

    五、阶段计划(2025秋学期)

    全员集中培训

    时间

    培训主题

    内容要点

    10月

    班级管理

    班风建设、习惯养成

    11

    师生沟通与家校合作

    沟通技巧、危机处理、情绪管理

    分学科集中培训

    时间

    培训主题

    内容要点

    9

    说课与教学设计

    说课稿及教学设计撰写

    12

    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

    观课、议课、反思

    六、活动要求

    1.采用扫码签到。

    2.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若有特殊情况,请向分管校长书面请假,教研室备案。

    附件2:

    六安皋城中学新入职教师“青蓝结对”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搭建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二、实施单位

    教研室、年级部

    三、活动周期

    两年为一个周期,常态化开展

    四、实施过程

    1. 指导教师遴选与结对安排:年级部从本年级遴选热爱教育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教研水平良好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一般一个指导教师结对1~2名新教师,结对原则为同学科或相近学科、同一办公室、同一楼层。

    2. 举办结对仪式:教研室组织召开结对仪式,为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师徒签订结对协议等。

    3. 职责要求:指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听4-6节新教师的课,并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填写情况记录表;每学期帮助新教师磨课一节,并作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该教师的指导教师。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6-8节指导教师的课,填写听课记录表;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课”,并邀请同组教师和指导教师参与听课。

    4. 活动验收

    (1)检查听课记录(师徒双方);

    (2)师徒“磨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3)“汇报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听课记录;

    (4)学期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教学业务评价;

    (5)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获奖情况。

    五、时间节点

    1.指导教师遴选与结对安排:2025年9月15日前完成。

    2.举办结对仪式:2025年9月20日前完成。

    3.活动阶段性成果验收:2026年1月30日。

    附件3:

    六安皋城中学2025年学期新入职教师调研指导课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在教学常规、教材把握、课堂驾驭力等方面的调研与指导,营造关心、支持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内在发展动力,学校将于9月中旬起,对新入职教师开展调研指导课,特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单位

    教研室、学科组。

    三、活动对象

    近三年新入职教师。

    四、开展时间

       本年度新入职教师的调研指导课于9月份完成;前两年入职教师的调研指导课,光明路校区在期中考试前完成,梅山路校区在期中考试后完成。

    五、实施过程

    1.确定调研人员:学校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青蓝结对中的指导教师,原则上每节调研指导课参与听课教师不少于3人;

    2.制定调研指导课安排表:每周2-3个学科,为了便于进行及时的交流与反馈,每学科每天安排2-3节课;

    3.提前一周公布上课人员、时间、地点、课题、听课人员;

    4.调研人员进行听课、查验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并与被听课人员进行交流与反馈;

    5.被调研人员根据交流、反馈意见,提出书面整改措施;调研指导活动中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青蓝活动中指导教师需关注和帮扶解决的重点问题。

    附件:考评课和调研指导课安排表:

    时间

    内容

    9月8日 -

    9月12

    统计各校区新教师名单2025年进校,明确考评课学科、课题及上课时间、班级等

    9月15日 - 930

    开展梅山路、光明路校区2025年入职教师考评课(每天 2-3 人)

    10月上旬

     汇总各校区考评结果,确定 “合格”“待改进” 等级,对 “待改进” 新教师将加强指导督促。

    10下旬及11月份

    开展光明路校区(23、24年入职教师调研指导课

    12月份

    开展梅山路校区(23、24年入职)教师调研指导课

    (此项活动考虑安排在2026年上半学期进行)

    附件4:

    六安皋城中学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比赛实施方案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助推其专业发展,学校将于2025-2026学年度,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比赛,特制定本方案。

    一、参赛对象

       2021年秋学期以来入职我校的青年教师。

    二、落实部门

    教研室、各学科组。

    三、活动时间

     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学科

    2025年秋学期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政治、历史

    2026年春学期

         主题班会(分2-3轮进行)

    2026年秋学期

    体育、地理、生物

    2027年春学期

    美术、音乐、信息技术

    四、比赛方式

    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

    预赛:选手根据指定的课题撰写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并进行说课。原则上,说课要以PPT形式呈现。根据教学设计内容占20%,说课内容占80%进行成绩合成。将依据合成的成绩,并结合各学科的人数及获奖比例确定复赛人数。

    决赛:课堂教学。

    1.决赛采用借班上课形式,课堂教学时间为40分钟,课前提供教学设计,课时内容提前一周公布。教学设计不作为评分依据。

    2.成绩计算方法。评委按有关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各评委评分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终成绩。

     计划 10月18日前开展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10月31日开展课堂教学比赛。

    五、表彰与奖励

     1.根据比赛成绩,结合各学科参赛人数及获奖比例设置一、二等奖,颁发获奖证书,并在校内显著位置进行宣传。

     2.比赛成绩优异的参赛教师,将被作为校内骨干教师培养。

    教研室

    202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