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冷暖空气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而人体尚未适应温度的变化,抵抗力降低,因此冬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下面为大家介绍冬春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防控措施。
一、呼吸道传染病
入冬以来,流感样病例就诊水平较前有所升高,病原学阳性率也同样有所升高。流感、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均为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应如何区分和预防?1.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急起高热,同时伴有流涕、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相对于普通感冒,流感患者发热时体温更高,病程持续时间更长,全身症状更重。严重者可能出现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坏死性脑炎、肾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都接种,尤其是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患者,以及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优先接种。
2.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多为中低热、部分可为高热);部分可伴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持续发展、出现肺炎表现。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接种新冠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病毒在人群中流行,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目前,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失,再次感染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我们仍然应该积极接种疫苗。
3.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学之一,其无细胞壁结构,是目前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临床上常被归为“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流行高峰约3-7年出现1次,2023年为流行大年。
肺炎支原体肺炎通常为社区获得性,病情轻微,临床主要为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病程多为1-2周,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少数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
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4.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是能引发肺炎的病毒之一,也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该病症状有所区别。在大龄儿童中,通常只限于上呼吸道,呼吸道症状多为鼻塞、流涕、咳嗽等,比如有时候我们得了普通感冒,可能就是感染了这个病毒;2岁以下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更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呼吸衰竭等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且传染性强,研究表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传染性约是流感的2.5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目前无有效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以对症治疗为主,通常是自限性病程,大多1~2周自愈,少数持续1个月左右,大多数患儿都是轻症。
5.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感染水痘后,它可终生潜伏在人体感觉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时会通过带状疱疹的形式再次出现。
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间接传播。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此时虽然没有出疹,但已经具有传染性。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部,面部及四肢较少。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重要的措施。
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其中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是腮腺炎疫情的主要发生场所。主要以飞沫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传播。前期多有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1~2天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胀,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伴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食物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国内使用的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有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和麻腮减毒活疫苗等。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可在8月龄、18月龄分别接种一剂次免疫规划麻风腮联合减毒活疫苗获得免疫保护。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积极接种新冠、流感等疫苗,这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2.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是较为有效的预防方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勤洗手,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不随意丢弃口腔或鼻腔排泄物;
3.幼儿园、学校等人员聚集性场所应提高关注,强化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及早发现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严格疫情报告,学校发现类似病例聚集性发病情况要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4.做好家庭、学校教室等场所的日常消毒工作,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通风期间也要做好保暖;
5.老年人、儿童、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6.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将致病病原体传染给其他人,如果病情加重也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常见秋冬季肠道传染病有:
1.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在冬季更常见,故又常称为“冬季呕吐病”。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我区诺如病毒的流行季节为10月至次年3月。诺如病毒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该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极少的病毒量即可以造成人体感染,且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可反复感染。
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和腹痛,常表现为“上吐下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对该病毒无效,含氯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最有效。
2.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全世界0-5岁儿童严重腹泻的罪魁祸首。患病的儿童最初会出现呕吐,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大便呈稀水蛋花样或白色米汤样,多伴发热,严重时出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的临床特征。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接触被病人污染的物品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轮状病毒的药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最有效的措施。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1.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水产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2.******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3.注意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实行垃圾分类,防止水污染;接触可能被病人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
4.分餐不分爱提倡文明餐桌,使用公筷公勺或分食制,发生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应自觉停止宴请聚餐。
5.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6.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如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六安皋城中学政教处
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