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传真通知公告

    2023年春学期传染病预防(五):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浏览次数:218   发布时间:2023-06-02

    6月进入初夏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各类细菌、病毒等生长繁殖加快,肠道、虫媒等传染病高发。在此温馨提示各位师生和家长:注意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

    一、新冠病毒感染

    近期,“二阳”一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很多人表示自己再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生活中我们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风险。

    1.加强个人防护。出入人群密集及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人群。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外出返家后及时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勤通风换气;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3.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附近发热门诊就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合理用药。若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要居家休养,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尽量减少外出。

    4.密切关注重点人群健康状况。要重点关注家中孕妇、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送医。

    5.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未感染且未完成基础或加强免疫程序的人群和已感染但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能够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更好地抵御病毒、防控疾病。

    二、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每年5~10月为高发季节,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可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洗手液和流动的清水认真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少吃生冷食品。食品在入口前一定要煮熟、煮透,生、熟食物分开加工、存放,隔餐食物热透后食用,在外就餐应选择有卫生条件保障的餐馆。

    3.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同时做好患者餐具及粪便、呕吐物等的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5~7月为我省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通常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左右痊愈,预后良好。

    1.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或看护人在食品加工前、更换尿布、处理婴儿粪便后,应及时用清水和洗手液洗手。

    2.保持用具和环境卫生。经常清洁和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奶瓶、玩具、餐具等。勤晒衣被,居室经常通风换气。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时,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

    3.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玩耍等,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及时就医。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确诊手足口病后要居家护理治疗,避免外出和接触其他儿童。

    5.做好疫苗接种。我国目前可接种的手足口病疫苗为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到5岁的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皋城中学政教处

    2023年6月2日